竹科七公里路 催生上百家新創企業

facebookgoogle_plusmailfacebookgoogle_plusmail

作者:嚴珮華 2016-07-19 天下雜誌602期

新竹市光復路二段,匯聚竹科的人脈與技術,還有清、交大育成中心作為創業後盾。這條七公里路,竟催生出近三百家新創企業。

 沿著新竹工研院中興院區,經交通大學到清華大學,這條僅七公里長的路上,就有近三百家新創公司,平均每公里就有四十家。

一九八○年代,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應政府號召回台,從零開始建立國家級電子工業,成為投資半導體、硬體製造的竹科創業成功典範。

許多人一直以為,竹科是重資本的硬體產業的天下,直到一一年,新竹生醫園區成立,受政策鼓勵,竹科吹起生技創業風。一二年已有九家生技新創公司進駐竹科,加上紅色供應鏈崛起,硬體製造業殺向紅海,取而代之的雲端、物聯網等興起,新竹的創業種子,轉向輕資產的軟體雲端、生技、綠能、數位內容等產業。

其中,生物科技無疑是園區新創公司主角,平均十家竹科新創公司,就有一.六家投入生技產業。

救活新創公司的關鍵:人脈

但要判斷新創公司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,就看它熬不熬得過三年。而竹科綿延出的人脈網絡,無疑是這些新創公司能否持續發展的最大優勢與關鍵。

高登智慧科技總經理劉方正站上藍牙體重機,手邊平板電腦立即顯示出他的血壓、脈搏、體重、體脂等健康資料,接著透過雲端,經遠端的營養師、醫生、健康管理師解讀資訊後,提出個人化健康建議,並回傳資料分析結果和建議,到他的智慧型手機中。

美國大保險公司也在今年,開始提供雲端健康平台服務,但像高登智慧科技,同時整合軟、硬體、雲端大數據分析及諮詢服務平台,還是台灣第一家。

台北市衛生局的app「台北健康體重管理」與雲端後台設計,就是來借助高登智慧科技,上線迄今,台北市已有十七萬人使用。

五十八年次的劉方正,原在德商英飛凌任IC通訊工程師。一天,在家量血壓發現異常地高,與同事談起,才驚覺大家同是三高族,「我們把IC線路搞得一清二楚,竟對自己身體掌握度這麼低。」這讓他有了「科技+健康」的創業念頭,毅然決然捨棄高薪工作,與四名同事共同創業。

創業四年,跌跌撞撞,東西做不出來就沒有收入,但員工薪水依然要發;產品做出來後,才知道涉及醫材裝置,得通過衛福部的驗證,一等就是一年半。

時間和金錢都在產品、等待驗證間,一點一滴地消逝。公司成立一年後,他就把六百萬的創業基金燒完了。劉方正眼前一片漆黑,心想這是創業路的盡頭嗎?

他的老長官、智易科技總經理李鴻裕,及時伸出援手,個人投資三百萬台幣。這場及時雨,撐住了高登智慧科技的產品、認證空窗期。

但考驗不只如此,當產品終於問市,卻發現市場沒想像中大──因為多數長者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,而許多健康管理師、營養師、醫生,也用不慣以雲端科技傳達建議。此時,錢再度燒完。

這次換盧崑瑞伸出援手。一九九八年,盧崑瑞創辦上元科技,當時總經理為李鴻裕,劉方正為創業第一批工程師,三人從一百坪的小辦公室開始打拚,直到上元併給英飛凌都不離不棄。

因這段創業情誼,當劉方正拜託盧崑瑞時,他二話不說投資兩百萬台幣,更熱心地為劉正方招來大天使,包括天來創新生活董事長陳來助、英業達集團副總裁李嘉華,都在他的穿針引線下,參與高登智慧第二、第三輪的募資。

「真的很感謝我的長官與天使,」劉方正說,靠這些天使投資,高登智慧科技的資本額,四年內由六百萬擴至六千萬;同時,智易科技成為了高登智慧科技的第一大法人股東。

不僅如此,陳來助也決定實際參與經營,擔任董事長一職,並調整營運策略,鎖定B2B市場,如健檢中心、企業健康中心。今年邁入第四年,目標成長五倍,期望今年就能損益兩平。

如果不是一圈又一圈、綿密的竹科人脈網,在高登智慧科技數度遭遇危機時,人、財相助,劉方正也難以開展新事業。

在這七公里中,清大、交大、工研院都有育成中心,截至今年七月,已有二五四家新創企業。

成立兩年的藝派科技,創業成員大多來自工研院員工,落腳在交大育成中心。

在這裡,不斷犯錯、試錯

不像高登智慧科技有天使照拂,藝派科技成立兩年連續跌了兩次跤,「不行就換下一個目標,」創辦人林元偉說,軟體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資本最小、彈性最大。

七十一年次的林元偉,兩年前與五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創業。每人出資五十萬元,以一二五萬元就創立藝派科技。

藝派以數位軟體內容公司,進駐交大育成中心交映樓。交大育成中心蔡淑娟說,過去以IC設計、LED為主的硬體創業風潮,像藝派科技以小資本創業的數位軟體內容公司已愈來愈多,目前已佔了一六%,隔壁的清大育成中心,文創類公司更較去年成長近四倍。

開啟林元偉創業路的是臉書打卡。一四年,因工研院同事接下交大教授手機打卡小盒子的研究計劃,只要使用者將手機拿近小盒子,就馬上完成打卡。這項研究即將結案,林元偉與同事研判這項商品肯定大賣,於是七月成立藝派,將打卡小盒子商品化。

但創業後,因沒有硬體經驗,產品製造受阻,好不容易克服了,卻發現缺乏行銷經驗。十個月後,宣告打卡小盒子失敗。

隨著第一個商品失敗,錢燒了五分之一,跌破百萬元大關。

小盒子不成功,但年輕人手不離臉書卻是不爭事實。林元偉改開發社群軟體app「loca!」,將臉書下拉式的文章編排,改為地圖式,例如,點開台北一○一,就可以看到附近發表的文章。

有臉書作為基礎,他滿心期待app上架能一炮而紅。結果,不僅沒有原先的預期轟動,市場反應還冷到爆,至今半年下載人次僅六百。

「敗在工程師的思惟,根本打不到痛點,」說話快又急的林元偉檢討失敗的原因──沒有設定目標分眾。而這也是多如繁星以app創業者失敗的最大共通點。

育成中心當後盾 重燃創業魂

歷經兩次敗仗,還好後來搬進育成中心,有其他團隊相互砥礪,也在業師指導下,燃起信心。育成中心徹夜燈火通明,照得滿室光亮、心頭溫暖。

收起了一夕成功的美夢,林元偉第三個產品由虛返實,以資工本科系及軟體工作資歷,藝派決定做程式教育的教學服務。

六月才開始招生,一個月內就連開四班。寫軟體是藝派的專長及專業,從美國當紅的Scratch入門圖畫式的程式軟體教育,到高中Java軟體,分級小班制教學特色,目前學生已達二十到三十名。

「終於有營收了,」這是創業兩年來,藝派第一次有現金流入,雖然還不能填平一二五萬元的資本額,但已漸入佳境。下一步,他們計劃發展程式教育軟體的教具,轉型為虛實合擊的新創公司。

藝派只是兩、三百家竹科新創公司的寫照,讓許多年輕人有機會練兵,最珍貴的是失敗經驗。

「創業一定要有伙伴,」某一次,林元偉參加完台北創業的聚會,坐上回新竹的車,望著漆黑的窗外,僅路燈一點一點閃過,而台北創業聚會活力歷歷在目,令他有此感嘆。

縱然新竹擁有產業的泥、學術的根、研究的枝,新創公司理應開得枝葉繁茂。但「新竹不是一個鼓勵創業的地方。新竹的創業者都很孤單,」林元偉語出驚人。

他以自身經驗道來,工程師資歷三年,月薪六、七萬很正常,台積電更遠高於水準之上。這樣的薪水日子可以過得很安穩。創業,八○%失敗,那為什麼要創業?若非環境安逸,以新竹的技術含量,創業者會更多。

photo

藝派科技創辦人林元偉(左)軟體創業,資本最小、彈性最大,連續遭受兩次挫折後,重頭再來,正與夥伴討論程式教學服務內容。

工研院老將的「三高」創業

創業不分年齡。這七公里路,也是經驗豐富老將的試煉地。

兩年前,童遷祥以六十五歲、工研院綠能所所長,以高齡、高位與高薪之姿,宣布創業、成立鼎堂能源科技。

他的創業動力來自發明。

一一年,童遷祥還在工研院綠能所,主導研發生物產氫氣技術。某天在發酵實驗過程中,竟沒有產生任何氫氣和二氧化碳。這個失敗的實驗,卻意外讓他發現了幾近零碳排放技術,「近無碳損纖維素生質丁醇技術」就此誕生。

比起傳統生質丁醇的技術,這項技術因不會排放二氧化碳,轉換效率可比一般高出三成到五成。除了成本優勢,生質丁醇比生質乙醇更適合與汽油混合。

這個技術震撼業界,獲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。接著一五年獲Google SFX射月計劃的創新開拓者,今年再奪美國愛迪生發明獎金牌獎。

有了國際獎項的背書,化成創業資本助力。一家外商捧著錢來,開出高額的技轉金,要求獨家合作。但他認為技術絕不能外流,需根留台灣。

一三年的第一輪募資,目標六百萬美元。國家級的大咖資金紛紛鼎力相助,包括台肥、工研院、國富綠景基金、啟航基金、中小企業基金等。最後的一百萬美元,是綠能所同事自掏腰包,「共襄盛舉」完成所長退休創業宏願。

一六年下半年,鼎唐展開第二輪募資,卻逢油價狂跌,綠金夢多阻礙。他將經驗化作智慧,當機立斷,彈性調整。先將募資金額降至兩千萬美元,其中一半資金用在設廠生產,並結合技術授權給出資者,以包銷合約制確保市場。現已有出資對象 ,正進入最後選址設廠中,計劃在泰國、中國二選一。

商轉在即,但他原訂成立三年IPO的計劃,卻難以達成。但只要打入國際市場,成為「台灣殼牌石油公司」夢想又跨一大步。

童遷祥以退休之齡創業,受前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影響很大。蔡清彥比喻,童遷祥與張忠謀都是「背著國旗」創業者。

photo

工研院育成中心計有69家新創企業,孵化國家級的代表隊,鼎堂為代表之一。

連結技術、人才、資金、市場

蔡清彥認為,工研院技術含量高,應擔任創新創業的大本營,他六年任內,衍生出近五十家新創企業,已創下工研院的新紀錄,鼎唐就是代表作。

蔡清彥接受《天下》訪問時說,今年卸任前問工研院所有主管,願意出去創業者請舉手,看見超過一半的人都舉手,他有說不出的感動。回想起一○年剛到任時,同樣的問話,舉手只有二、三人。

蔡清彥對內營造院內創業環境,成立台灣創新創業中心與矽谷市場與技術接軌;成立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,與國際創新團隊第一時間合作,緊密連結技術、人才、資金與市場。

對外,打造新竹高科技七公里科技創新走廊,作為智慧城市的實驗場域,並為竹科創業者提供物聯網的智慧創新場域,希望竹科創業種子早日開花結果。

 

資源:文章擷取至天下雜誌

圖片來源:劉國泰

facebookgoogle_plusmailfacebookgoogle_plus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