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時代的進步,音樂從6,70年代風靡的黑膠唱片,錄音帶到後期的CD,MP3 Player,也不斷的跟著進化!現在的人則幾乎都直接用手機在聽音樂看影片了,也很少人去買實體的CD專輯回家聽!不過,最近有一個新話題!就是能直接聽的專輯!!
直接聽的專輯?!怎麼可能?一般的CD或檔案,若是不透過播放裝置的硬體,是不能夠聽的!可是,現在真的有人發明了一張專輯,只要有耳機就可以聽了!底下,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文章的說明吧!
文章說明開始:
還有誰買實體專輯聽歌?這樣的人還真是越來越少了。現在廠商出的電腦為了更輕更薄,都把光碟機拿走了,而且現在什麼歌都可以在網路上聽到,用戶也逐漸養成了付費聽歌的習慣,實體專輯似乎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必要了。不然你看看,街上那幾家唱片行是不是都倒閉得差不多了?
但現在還是有很多大藝術在堅持實體專輯,而且還想讓你更方便使用,比如作曲家 Tristan Perich 最近發行的專輯《Noise Patterns》就在嘗試這樣的事。
這張實體專輯,不需要任何播放工具就可以聽,你需要做的,就只是把你的耳機或揚聲器插到專輯微型插孔,再打開「ON」,就可以開始聽歌了。
其實這張專輯也不是我們傳統的 CD,它只是一個黑色磨砂的電路板,不過上面已經包含了晶片、鈕扣電池、耳機埠、音量旋鈕、開關和快進按鈕這些功能了。
Tristan Perich 用了幾個零件就把這個實體組合起來,音樂的話,就是把音樂文件轉換為二進制的 1 和 0,這樣不需要光碟機,就可以讓耳機插孔讀懂對方了。
Tristan Perich,這位 34 歲的大藝術家這次把白雜訊和電子音樂融合在一起,製作了一張前衛的專輯《Noise Patterns》,中文直譯──噪音典範。這個專輯名把音樂內容展現得淋漓盡致,我等俗人無法理解大藝術家的世界。感興趣的點擊音樂,來感受下 1-bit 噪音的世界。
聽了這個歌,我們很難不懷疑這些音樂只是機器隨機製造的,但是 Tristan Perich 否定了這一點,「這真的是寫出來的,整個過程我都沒有隨機,這首歌不是算法音樂。」而且他還不只要製作音樂,還得寫代碼。
他在電腦上寫歌,把音樂設定到訂製的電路板上。接下來,他還得精準提煉這些音樂代碼,因為所有的代碼最終讀必須適應晶片 8,000 字節的儲存容量。就這點容量根本也存不了什麼東西,所以 Tristan Perich 必須非常珍惜每一個字節。
Tristan Perich,他曾在哥倫比亞學習數學、音樂和電腦科學等專業,並在紐約大學拿到了互動電信項目的碩士學位;他一直在嘗試把音樂和科學結合。
所以……《Noise Patterns》也不是他第一次搞的有趣專輯了,前幾年,他把 5 個電子零件組合起來放在一個透明的 CD 盒子裡,也是只要你插上耳機就可以開始聽歌了。這有點像小時候的聲音賀卡,感覺這就是用最簡單的電路做了一個小播放器。
把耳機插入就可以聽到歌!是不是超級酷炫?
如果這種方式能保存下優秀音質,那麼請以後都做這樣的實體專輯好嗎!因為除了音樂外,實體專輯還有印刷物的精緻感,曲目的編排中蘊藏著音樂家的心血,這樣誠意滿滿的作品比線上聽歌不知高到哪裡去了。
看完了以上的說明,你是否也對這樣的實體專輯感到興趣呢?其實我看到這篇文章第一個想到的事情是Cool!!並認為很新奇~但接下來想到的是它的製作成本是否能夠讓大眾所接受?!畢竟創意的點子不一定等於賺錢的點子,而現今的企業大都是以賺錢為優先考量!這是很現實的一面!也扼殺了很多的創新/創意!幸好,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存在的~默默的研創,只是為了求知,為了謀取更大的夢想~不單只是為了Money~
文章出處:
http://technews.tw/2016/08/17/tristan-perich-noise-patterns/
Leave a Reply